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6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431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231篇
  740篇
综合类   3154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大背景下,小农户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福建省漳州地区小农户发展现状的观察发现,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缺乏面向大市场的议价决策能力,现代科技运用滞后,与大资本间利益连接机制不稳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困境。因此,要通过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拓宽市场渠道,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宽农业功能等助力小农户融入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白银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白银市土地利用状况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白银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选择当量因子法评价白银市2009—2017年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9—2017年,白银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56.75亿元下降到56.49亿元,总体呈下降趋势,各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都呈下降趋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2549.18万元,减少最多,人口对生态系统负荷呈减轻趋势;(2)白银市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受建设用地增加较多,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影响较大,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从保护生态用地、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方面,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对其服务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价,可以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达里诺尔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过程特点,通过资料搜集与实地调研,运用资源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划分。构建了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价值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达里诺尔湖湿地的服务价值为93.70×104万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2.19×104万元,占比为2.36%,间接使用价值为91.51×104万元,占比为97.66%。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以调节空气湿度价值最大,为82.76×104万元,占总服务价值的88.32%。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格网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空间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基于格网尺度,计算了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ESV)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评估。[结果]①盘州市ESV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几个少数民族乡镇,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且城市化率较高的区域;②盘州市GDP在空间上呈现出局部高的特点,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石桥镇、亦资街道、翰林街道等工业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③盘州市ESV与GDP耦合协调度值较低,空间上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盘州市东南部、北部以及中部;④盘州市ESV与GDP耦合协调度类型以严重失调衰退经济损益型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79.95%。[结论]盘州市ESV与GDP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矛盾,耦合协调度较低,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协调度。  相似文献   
15.
对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估进行研究,为建德市公益林保护、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本文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结合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等8项指标,评价建德市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建德市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81.64亿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25.22亿元,固土保肥效益4.43亿元,固碳释氧效益12.53亿元,积累营养效益0.48亿元,森林游憩效益22.19亿元,净化大气效益3.21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12.13亿元,森林防护效益1.45亿元。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高于其直接利用价值,表明应继续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努力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维 《蔬菜》2020,(6):78-80
为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探索阳台蔬菜管理技术、种植品种和管理模式,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基层调研、专业方案设计、观摩培训等社区蔬菜技术服务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栽培设备及配套技术逐渐完善、社区氛围良好等;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将会向省空间、智能化、低碳化的多功能蔬菜种植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提升人类福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系统梳理和总结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学科知识基础、科学领域结构和热点变化等发展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不同研究层面上,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受外部风险和人类需求、参数选取和服务提供者及区域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的影响。2)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关系识别和具体表征的权衡分析、权衡模拟和预测的模型量化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管理优化的多准则分析3类。3)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键驱动因子为城市化、生态工程和气候变化。基于此,我们认为把握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不同研究层面的关联特征、创新和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方法、准确甄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键驱动因子以及充分整合多维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资源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袁国志 《绿色科技》2014,(2):271-273
分析了国土资源管理对高分辨率影像的迫切需求,探讨了高分辨率影像处理和分析及应用环节从数据到服务的发展趋势,设计并实现了高分辨率影像服务,并以泰州市国土资源管理为例,验证了影像服务的可行性,最后,展望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服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框架构建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复杂系统。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我国服务体系发展状况的研究,构建了新时期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框架,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监督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这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Benefits of organic farming on soil fauna have been widely observed and this has led to consider organic farming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little evidence from field conditions about direct benefit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on soil ecosystem functioning. Hence,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organic farming versus conventional farming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to study how this process is affected by soil meso- and macrofauna abundances. Systems studied were: (1) organic farming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 (ORG), (2) conventional farming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3) conventional farming under no-tillage (NT), and (4) natural grassland as control system (GR). Decomposition was determin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by measuring weight loss in litterbags. Soil meso- and macrofauna contribution on decomposition was evaluated both by different mesh sizes and by assessing their abundances in the soil. Litter decomposition was always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9 and 12 months in ORG than in CT and NT (from 2 to 5 times in average), regardless decomposer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litter type. Besides, mesofauna, macrofauna and earthworm abundanc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RG than in NT and CT (from 1.6 to 3.8, 1.7 to 2.3 and 16 to 25 times in average, respectively for each group). These results are especially relevant firstly becaus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ORG in a key soil process has been prov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being the first direct evidence that organic farming enhances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And secondly because the extensive organic system analyzed here did not include several practices which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particularly positive for soil biota (e.g. manure use, low tillage intensity and high crop diversity). So,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even when those practices are not applied, the non-use of agrochemicals is enough to produce positive changes in soil fauna and so in decomposition dynamics. Therefore, the adoption of organic system in an extensive way can also be suggested to farmers in order to improve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consequently to achieve better soil conditions for crop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